口若懸河的拼音是:kǒu ruò xuán hé
成語解釋:若:像;懸河:瀑布;激流奔瀉。說起話來像河水傾瀉一樣滔滔不絕。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辯。
成語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若,不能讀作“kǔ”。
成語辨形:若,不能寫作“苦”;河,不能寫作“何”。
成語辨析:見“侃侃而談”(564頁)。
近義詞:夸夸其談 »、侃侃而談 »、能言善辯 »
反義詞:沉默寡言 »、噤若寒蟬 »、閉口無言 »
成語例子: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賊,不由得不信。(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成語謎語:訓;水簾洞
詞語分開解釋:懸河 : 1.指瀑布。 2.謂傾瀉不止。 3.比喻論辯滔滔不絕或文辭流暢奔放。 4.指高出地面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