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稱] 百折不撓
[成語拼音] bǎi zhé bù náo
[成語釋義] 折:挫折。撓:彎曲;引伸為屈服。無論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不屈服。
[成語出處] 漢·蔡邕《太尉橋玄碑》:“其性莊;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之風(fēng)。”
[成語正音] 折;不能讀作“zhē”或“shé”。
[成語辨形] 撓;不能寫作“僥”。
[成語近義詞] 百折不回不屈不撓堅韌不拔
[成語反義詞] 知難而退一蹶不振半途而廢
[成語用法] 多形容意志堅定;不畏困難;堅持到底的用語。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成語結(jié)構(gòu)] 偏正式。
[成語辨析] ~和“不屈不撓”;都有“堅毅、不退縮”的意思。有時可以通用。不同在于:~偏重指“不動搖”;多形容意志堅強;“不屈不撓”偏重指“不屈服”;多形容斗志頑強。~還含有“受到無數(shù)次挫折”的意思;“不屈不撓”沒有。
[成語例句]
(1)他以~的毅力苦練了五年;終于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站在了世界最高處。
(2)革命先烈~的精神令我們欽佩。
[成語英譯] keep on fighting in spite of all setba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