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名稱]逼上梁山
[成語拼音]bī shàng liáng shān
[成語釋義] 梁山:又稱梁山泊;在今山東省東平湖西;梁山縣南;附近地區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為農民起義軍的根據地。《水滸傳》里有宋江、林沖等人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節。后用來比喻被迫做某種事。
[成語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二十八章:“可以說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
[成語正音] 逼;不能讀作“bí”。
[成語辨形] 梁;不能寫作“粱”。
[成語近義詞] 迫不得已鋌而走險背水借一
[成語反義詞] 自覺自愿自告奮勇
[成語用法] 比喻被迫反抗;或采取不得已的行動。一般作謂語、定語。
[成語結構] 動賓式。
[成語辨析] ~和“鋌而走險”;都有“被逼得走投無路而冒險、反抗”的 意思。但~偏重在反抗;多指的是正義的行動、革命行動;或由于某種客觀原因促使自己不得不做;“鋌而走險”偏重在冒險;所指的行動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
[成語例句]
(1)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大部分都是被~的嗎?
(2)那時我學修理自行車是~;自己不動手沒別的辦法。
[成語英譯] be compelled to do sth。against one’s will
[成語故事]
古典小說《水滸》描寫了宋朝末年的一次農民起義。里面許多起義軍頭領都是被官府逼得走投無路才投奔梁山這個起義軍根據地的。有個叫林沖的人,武藝高強,為人正直,原在官府任八十萬禁軍教頭。但當權的大官高俅之子為了霸占他的妻子,三番幾次陷害他,派人暗殺他。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林沖殺死了前來殺他的人。這時他又得知自己的妻子已自殺了,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被迫上了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