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周分別是榮耀日、權柄日、訓誨日、靜默日、團契日、受難日、墳墓日、復活日。受難周是耶穌基督在世上一生中(不包括復活之后的四十天)的最后的幾天。
一周的時間相比耶穌在世三十三年半的壽數來講,不算太長,但這段時間卻非常的重要,是耶穌生命的高峰時期。
1、榮耀日 第一天,禮拜天稱為榮耀日,是耶穌騎驢榮進耶路撒冷的日子。由于百姓將棕樹枝鋪在地上迎接耶穌,因此也稱為棕樹節,或棕枝主日。
2、 權柄日 第二天,禮拜一稱為權柄日,在這一天中,耶穌基督顯出權柄,咒詛無花果樹,潔凈圣殿,彰顯神子的榮耀。
3、 訓誨日 第三天,禮拜二稱為訓誨日,耶穌基督在受難周中圣經記載篇幅很大的一天,是耶穌基督忙碌的一天。在這一天中,耶穌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做訓誨和辯論的工作。
4、靜默日 第四天,禮拜三稱為靜默日,這一天,圣經四福音書中都沒有關于耶穌言行的任何記載。
5、 團契日 第五天,禮拜四稱為團契日,這一天,耶穌一直與門徒在一起,為門徒洗腳,設立圣餐,用話語安慰門徒,堅固信心。在這一天中耶穌與門徒主要做了三件事:享受逾越節的筵席;設立圣餐;為門徒洗腳,團契勸勉。
6、受難日 第六天,禮拜五稱為受難日。在與門徒團契之后,耶穌義無返顧地走向了各各他、十字架的道路。 在這一天中,耶穌的行程主要有:客西馬尼園的順服的禱告;被猶大出賣而被捕;在大祭司和彼拉多面前受審;被釘十字架;在十字架上的“十架七言”;受難。
7、墳墓日 第七天,禮拜六這一天稱為墳墓日,因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受難,并且被亞利馬太的約瑟和尼哥底母安葬在墳墓中。也稱為安息日或預備日,因這一天是猶太人的安息日,也是耶穌受難之后預備復活的日子。
8、復活日 第八天。 禮拜天稱為復活日,耶穌基督是神的獨生子,不能被死拘禁。耶穌為人的罪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親自嘗死味,并且降到陰間,得勝撒但,得勝死亡。第三天,復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