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食人細菌”在日本蔓#】私寵百克(www.453zh.com)網訊:據綜合《東京新聞》、日本TBS新聞網站報道,近日,一種由罕見的“食人菌”引起的疾病在日本蔓延。有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日本已累計報告近1000例,刷新此前歷史紀錄,目前尚不清楚患者數量迅速增加的具體原因。
什么是“食人細菌”?
所謂“食人細菌”,醫學名稱為嗜肉鏈球菌(Necrotizing Fasciitis),它是一種能夠快速侵襲和破壞人體軟組織的細菌。嗜肉鏈球菌感染后,會迅速引起皮膚、皮下組織和筋膜的壞死,故被形象地稱為“食人細菌”。這種細菌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分布,但感染病例相對較少,因此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病。
嗜肉鏈球菌的致病機制極其復雜。一旦感染,這種細菌會分泌多種毒素和酶,破壞宿主細胞和組織,導致局部壞死和全身性感染。由于這種細菌的破壞力極強,感染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往往會在短時間內陷入危急狀態。
“食人細菌”傳播途徑
這種“食人細菌”引發的疾病為重癥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STSS),細菌從傷口進入后使感染部位壞死,進而患者出現多器官衰竭,感染后48小時即可致命,目前死亡率達10%~40%。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院教授介紹,“這一病株最初是在英國被發現的,現在在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等地都引發了劇毒型感染。”東京傳染病對策中心專家則表示“最近的病例大多不是經由傷口感染,是通過飛沫傳播,可能是從海外傳來的毒性比原來高9倍的變異株“M1UK”。雖然致死率高,但及早就醫仍然能夠得到治療。”
“食人細菌”高危人群
嗜肉鏈球菌的感染途徑主要包括皮膚破損、手術傷口、燒傷、蟲咬等。任何皮膚創口都有可能成為細菌入侵的門戶。此外,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群,例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慢性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感染風險更高。
在日本,夏季和秋季是嗜肉鏈球菌感染的高發季節,這與氣溫和濕度的升高有關。高溫高濕的環境有利于細菌的生長繁殖,同時也增加了人們在戶外活動時受傷和感染的機會。(網絡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