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創業(00后無資金如何創業)
今天討論適合大學生的創業模式,主要針對大學畢業生未去求職就業,單獨或與人合伙開展自己的事業。這種創業方式,可以粗略分為高舉高打型創業、小而美型創業和超級個體型創業三種類型。
1.高舉高打"型創業
這種創業類型往往瞄準的是大市場,自身具備技術優勢或規模效應,有強大的團隊以及獨特的競爭優勢,同時還需要獲得資本的支持,能獲得多輪融資。一旦成功就能成為一個領域的龍頭公司,在業內舉足輕重,成為擁有規范治理的大公司。要實現這個目標,對創始人和創業團隊要求非常高,不僅在定位和模式上領先,能做出領先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還要有極強的融資能力,靠資本助力,保持優勢地位。但難并不代表不可能,獲得過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資助的創業企業中,已經有泰坦科技、靈信視覺、復享光學、綠度信息、復展智能等近10家公司在新三板上市。更有融資額度達到幾億或幾十億元,已成為行業領頭羊的獨角獸公司,如餓了么愛回收等。而融資額度在千萬級,在人工智能、環保、材料、化工等行業的細分領域內,年銷售額過千萬的公司,更是不在少數。他們都是這類創業類型的成功典范。
哪些創業者可以選擇這種模式呢?
同臣環保的創始人張文標曾說過一個創業領頭人的作用,以一頂十遠遠不夠,甚至需要以一頂干。干洗客的創始人于海洋說,創業是一項極限運動,對人的要求非常高,其眼光、判斷力、體力精力都要遠超一般人。言以蔽之,要非常出類拔萃。你是否合適,可以看看能否過兩個關:一是團隊關,二是資金關。你的魅力和實力,能否打動與你一樣甚至比你更的人和你一起創業,形成一個穩固而有戰斗力的團隊?你的創見和方案,能否打動閱人無數看項目無數的投資人,獲得他們的認可并付出資金、資源的支持?這兩個關僅僅是入場券,創業成功比組建團隊和獲得融資要難得多。90%的獲得A輪融資的公司,都獲得不了B輪的融資,也就是創業成效無法繼續得到市場或投資人的認可。高舉高打型創業,往往處于風口浪尖,處于全社會關注的創業主賽道,創業者們都在日夜拼搏,以效的方式整合資本、營銷、研發、生產等多方資源,讓自己在競賽中處于優勢,活下來,獲得下一輪融資。
2.小而美型創業
這類公司基本具有一定的啟動資金就可以開始做了, 創始人不會追求獲取大的融資,自身定位比較接地氣,容易產生現金流,從而生存下來。比如為企業提供服務,或承接各類外包服務。投資人一般也不會投資這種小規模的服務型公司,因為這種商業模式不具有強大的可復制性和爆發力。
創業者憑借自己的技術或人脈就可以開始做這類創業項目,也有很多是與合伙人一起奮斗,一起接單,靠自己滾動發展。大部分中小型創業企業都屬于這一類。他們很多定位于 To B(面向企業)業務模式,或者面向特定區域或領域的個人客戶。創始人在自己的領域,精耕細作,也可以獲得較好的物質回報與成就感。選擇小而美"的方式開始創業,是大學生創業者們能實現創業理想的方式之一。
3.超級個體型創業
這種創業者擁有一項普通人所不具備的、出類拔萃的專業技能。比如自己是作家、藝術家、明星講師或獨立設計師。這是廣義的創業者,也可以說是自由職業者。雖然小,但重要的是擁有自己獨立的、終的決策權。雖是一個小舢板,但能自由地在大海航行。他們需要自己選擇定位,思考模式,進行營銷,構建優勢,提供與眾不同的產品與服務。這些與公司創業要做的事情是一樣的。這種個體創業構成了整個社會現代服務與創業形態的生態系統。我們走訪創業基金會"資助的企業中,主要集中在前兩類,創業者很多都是從自己的專業和專長為立足點開始創業的,對此,他們也有過思考:
獲得同濟分會資助的創業者雷勇說過,如果對一個專業熱愛,可以選擇兩條道路:一條是走技術路線,成為專家大師;一條是走創業路線,成為這個領域的企業家。這需要根據自身條件和環境謹慎地選擇。而同是同濟的創業者張霽婷則研究了設計師與企業家的能力模型對比,建議設計師要根據自己的能力特征,選擇自己走專業發展道路,成為獨立設計師,實現個體創業;或是走向公司創業的道路,做經營管理。
除了上述三種模式,還有其他一些類型的創業方式。比如公司內部創業,在我們走訪的上海微譜化工等公司,就具有這種創業模式:公司提供和資源,個人組建團隊,獨立開拓業務。這對創業團隊來說,既是在真刀實槍地創業,一旦成功會有豐厚回報,又是以現有公司的資源和作為后盾,降低了創業的風險。而對公司來說,既能主動發揮出人才的大價值,又能拓展自己的業務生態鏈,共享創業成果,是一種雙贏的模式。
總結起來,如何選擇創業類型,關鍵是要從自身條件和資源出發。能力超群,資源完備,機遇獨特的,可以選擇一種創業類型。如果暫時不具備條件,可以先從二種做起。而自覺管理能力略弱,興趣更多在自己專業技術上,完全可以選擇三種創業方式,實現創業夢想。
上述就是選擇邁入創業這個坑首先要注意的一點:根據自身條件、資源以及當下的條件和環境,選擇創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