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屬珠江、長江兩大水系分水嶺,地處湘黔桂三?。ㄗ灾螀^)結合部中心地帶,素有“黔省東南鎖鑰,苗疆第一要區”之稱。全縣國土面積3316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街道)、250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38.5萬人,其中苗、侗、水、瑤等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3.9%。榕江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20年底整縣實現脫貧摘帽,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現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榕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為江南八百州之一,獲列為紅色革命老區。明置古州蠻夷長官司,俗稱古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古州廳,就古州廳城諸葛營地筑土城,置古州鎮(貴州4個軍事重鎮之一)。民國二年(1913年)改廳為縣,因縣城古榕樹繁多,且為都柳江、寨蒿河、平永河三江匯聚之地而得名。榕江紅色文化濃厚,1930年4月底,紅七軍攻克榕江城,這是我黨領導的軍隊第一次在貴州打勝仗,第一次解放貴州的一座縣城,第一次在貴州召開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紅七軍歷史陳列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軍和解放軍六次經過榕江,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經過朗洞鎮,在榕江這片熱土留下了寶貴的紅色基因。榕江諸葛文化源遠流長,據《貴州通志·黔中水道考》記載:“州城(古州廳城)舊為諸葛營”,縣境內保留有“諸葛臺”“諸葛洞”“臥龍崗”“孔明山”“孔明塘”等遺跡。
榕江氣候獨特、生態環境優良,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以獎代補試點縣、貴州省十大林業縣之一。雨量充沛,氣候適宜,全縣年平均氣溫18.7℃,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100%,飲用水源水質達標100%。有野生植物1877種、野生動物324種,森林覆蓋率達74.18%,位居全省第三、全州第一,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有“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平陽小丹江,被譽為“自然空調”“天然氧吧”。
榕江民族多彩、旅游資源豐富,是中國侗族語音標準音所在地、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縣域足球典型縣、全省文明城市、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貴州旅游優先發展區、貴州體操之鄉、貴州“村超”勝地。有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琵琶歌等1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天下獨一苗王廟和苗王墓、天下第一侗寨三寶侗寨、相約未知地帶—陽開苗寨、29個中國傳統村落,每年有民族民間節日25個,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百節之鄉”“文化千島”。有樂里侗鄉4A級旅游景區和3個3A級旅游景區,打造了侗天井上、月亮山居等一批民宿網紅點,有“風情濃郁、璞玉渾金、無跡不古、山水獨秀”的美稱。輸送了劉榕冰、龍見國、龍道一3名世界冠軍和4名國際健將級運動員,正積極創建中國少兒體操之鄉。火爆全網的貴州“村超”發源于此,貴州“村超”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側影”,觀察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的一個“窗口”,是貴州的一張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