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親子游必去景點: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
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占地面積150000平米,建筑面積8萬平米,展覽展示面積2.3萬平米,建筑主體3層局部4層,共設(shè)六大展區(qū)15個展廳,包括:海洋自然展區(qū)、中華海洋文明展區(qū)、海洋互動展區(qū)、宣教中心區(qū)、海洋生態(tài)展區(qū)、高端合作及臨時展覽區(qū),同時設(shè)有博物館商店、餐廳、咖啡廳、影院等公共服務(wù)設(shè)施,是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體的國家級綜合性海洋博物館。
地址: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海軒道377號
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作文1
來天津已經(jīng)一年多了,卻很少出去玩。在同學的.介紹下,終于決定在今天去參觀天津博物館,心里莫名的激動。天津博物館———位于天津市河西區(qū)友誼路與平江道交口的銀河廣場上是展示中國古代藝術(shù)及天津城市發(fā)展歷史的大型藝術(shù)歷史類綜合性博物館。經(jīng)過公交車的一陣顛簸,終于來得到了天津博物館前。
首先,我們就被她的外形給吸引住了。她似從湖面振翅欲飛的天鵝,線條流暢,極富時代感與藝術(shù)性,不愧為天津市的標志性文化設(shè)施。
接著,我們邊參觀,邊拍照。進到博物館里,很是寬敞明亮,大小柱子,外加金屬結(jié)構(gòu)等等,反正看著挺漂亮,還帶著點兒明快的現(xiàn)代氣息,第一感覺不錯。
一樓是共享空間等,沒有展覽,直接乘扶梯上二樓。迎面就是書法館,進去轉(zhuǎn)了一圈兒,主要是明清兩朝的作品。出來到繪畫、陶瓷等館分別參觀,感覺比預想的要好很多。拐進另一個廳,一進門標著天津博物館館藏精品,進去之后豁然開朗,一看之下,才知道,原來鎮(zhèn)館的寶貝都在這個大廳里了!、進了大廳一轉(zhuǎn)身就看見傳說中的天津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雪景寒林圖》,我們也是學美術(shù)出來的,知道范寬的畫絕對是極品的文物,天津的這個藏品與他的《溪山行旅圖》齊名,后者藏于臺北故宮。大廳中央引人注目的擺放著數(shù)個青銅制的鼎、鐘等文物,多是商代的古物,這樣的珍品世所罕見。
另一個一起我注意的是紅山文化的龍身豬首玉,這個東西在許多歷史類書籍中出現(xiàn)過,我吃驚于它竟然藏于天津博物館,而且是如此的圓潤與精美。正好有解說員在解說,聽了一下,原來在紅山文化被學界認識之前,已經(jīng)有該地出土的玉器在市場上出現(xiàn),當時的天津博物館就慧眼識寶,認為極具價值(雖然他們當時也不知道是這么重要)大量收購。直到后來,紅山文化為世人所知,目前天津博物館所藏紅山文化的藏品僅次于該遺址的出土地遼寧省,居全國第二,這還真值得我們驕傲呀! 原來天津博物館的好東西都放在這個廳里了,什么《寒切帖》的唐代勾摹本,什么翡翠白菜,都是價值連城的精品。絕對值得一看!
二樓還有硯臺、瓷器等幾個展廳,內(nèi)容也很豐富,由于我是下午兩點來鐘去的,考慮到展品太多了,5點要閉館,實在看不過來,只好匆匆走馬觀花了。
三樓需要上兩次扶梯才能到達,主要是天津歷史及建城600年的紀念展覽,天津歷史展覽氣勢恢弘,描繪了一幅天津歷史的長卷,不但有天津的異文化,也表現(xiàn)了天津人民奮勇抵抗八國聯(lián)軍的場景,天津人民不應該忘記這段歷史。天津歷史館還有很多其他文物,比如三條石的電動機、紡紗機等等,也表現(xiàn)了天津這個老工業(yè)城市的歷史。
整個參觀下來,我不僅豐富了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而且為在這個城市讀書而感自豪,希望大家有時間都去參觀一下!
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作文2
天津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的先驅(qū)城市,百年激蕩征程所留下的文物史跡都需要珍藏,也正因此天津博物館在展示近代中國歷史方面擁有著無可比擬的權(quán)威性。天津博物館新館開門納客已將近半月,很多人的觀后感都是新館充滿時代感、突破了博物館的傳統(tǒng)印象,總之歸納起來就是很“潮”。然而您可知它的發(fā)展史其實幾經(jīng)曲折?此次“重展新顏”的天津博物館又有什么“門道”可看?
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作文3
元旦歇班,閑著也沒事兒,報紙上一直在報道的天津博物館開張的事情,心向往之,于是二號下午決定去逛一逛。
進到博物館里,第一感覺很寬敞明亮,樓上樓下,電燈的分配恰到好處。大柱子二柱子,外加金屬結(jié)構(gòu)等等,看上去很大氣,還帶著點兒明快的現(xiàn)代氣息,第一感覺不錯。
前臺買票,如早先的報道,25塊錢一個人。一樓好象是共享空間等,沒有展覽,直接乘扶梯上二樓。迎面就是書法館,進去轉(zhuǎn)了一圈兒,主要是明清兩朝的作品,在下比文盲強點兒有限,也看不出個門道來。出來到繪畫、陶瓷等館分別參觀,大致每館都要花半小時以上時間,感覺比預想的要好很多,天津博物館的館藏還是很豐富的,比如藏有兩件鈞窯的對盤,很珍貴。
進了大廳一轉(zhuǎn)身就看見傳說中的天津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雪景寒林圖》,咱也不是搞美術(shù)的,看不出個門道來,只知道范寬的畫絕對是極品的文物,天津的這個藏品與他的《溪山行旅圖》齊名,后者藏于臺北故宮。好象金庸哪部小說里也提到過《溪山行旅圖》吧?忘了,想不起來了。
大廳中央引人注目的擺放著數(shù)個青銅制的鼎、鐘等文物,多是商代的古物,這樣的珍品世所罕見,很多青銅器的說明文字中都是一些收藏家捐獻給政府的,或者是大煉鋼鐵期間天津的文物工作者在天津電解銅廠的廢品中找到的,不知道還有多少珍品毀于那個年代,真是可惜。 寫的有點兒多,我累了……
俺曾經(jīng)參觀過上海博物館,這次參觀了新落成的天津博物館,總的感覺從館藏方面,我們絕對不輸于上海,甚至還要略強于上海博物館,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非常有禮貌,態(tài)度很好,玻璃展柜不時有工作人員擦拭。在參觀過程中還遇到一件事情,有一對盲人夫婦和他們的孩子也來到博物館參觀(孩子不是殘疾人,博物館專門派了一名工作人員陪同這一家三口,并為他們講解,天津博物館這種人性化的管理,值得我們稱贊!
希望大家有時間都去參觀一下, 不但可以豐富歷史文化知識,也能增強天津人的自豪感。
天津國家海洋博物館作文4
天津的沃土滋養(yǎng)了近現(xiàn)代博物館的萌芽。據(jù)天津博物館研究館員陳克介紹,中國早期的博物館的產(chǎn)生基本是沿著兩條路徑,一種是由外國傳教士創(chuàng)建的或是附屬在教會學校中的博物館,另一種就是由國人自己建的博物館,多少與當時的博覽會有點關(guān)系。而談及國人自建博物館的拓荒者,就要說到創(chuàng)建了天津教育品陳列所的陳寶泉。陳寶泉是近代教育家,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在策劃效仿日本博物館成立中國人自己的博物館。陳回國經(jīng)過準備,于1905年2月10日在玉皇閣成立了教育品陳列館,并受到社會的熱烈歡迎。據(jù)當年《教育雜志》引用《日日新聞報》9月1日—29日統(tǒng)計,陳列館共接納了觀眾7121位,特別是其中有女觀眾2251位,這個觀眾量今天看來對于一個小博物館也不算少了。
陳克特別指出天津的這座教育品陳列館,其實比現(xiàn)在被很多人認為的中國第一座國人創(chuàng)辦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還要早,除了根據(jù)張謇記載南通博物苑在1906年還在規(guī)劃外,《南通市志》也認為南通博物苑在民國元年(1912年才建成開放,而天津教育品陳列所早在1905年2月已經(jīng)開門納客了。雖然只是個專題博物館,雖然后來被合并只存在了三年,但教育品陳列館應該是中國人建的第一個博物館。
那它跟現(xiàn)在的天津博物館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您接著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