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寵百科網訊:煙花其實和爆竹的結構類似,其結構都包含黑火藥和藥引,據悉媒體稱是否禁放煙花應當因城施策,具體情況是怎么樣的呢?禁放煙花倡議都有哪些呢?和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媒體:是否禁放煙花應當因城施策
據1月8日中新社報道,年關將至,煙花爆竹的“禁”與“放”話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陜西延川、甘肅白銀、山東東營、山東濱州、遼寧大連等地明確,在部分區域和特定時間段可燃放煙花。北京市煙花辦近日表示,2023年春節期間,北京市將繼續嚴格執行全域禁放政策。
在很多人看來,燃放煙花爆竹是過年重要傳統之一,能讓節日氣氛更濃厚,也可以給孩子們帶來更多樂趣。尤其經歷疫情后,不少人希望通過燃放煙花爆竹來釋放壓抑情緒,迎接新的生活。不過,考慮到燃放煙花爆竹容易帶來污染問題和安全隱患,很多城市在是否允許燃放問題上,態度并不一致。
目前,對于煙花爆竹,我國城市主要采取允許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種做法。其中,限制燃放包括限制燃放時間、限制燃放區域、限制煙花高度和爆竹多少響等;而禁止燃放既包括禁止在部分區域內燃放,也包括全域禁止燃放。對此,大多數公眾表示理解,但也有人有不同看法。
毫無疑問,很多人都希望節日氛圍可以濃厚、喜慶一些,但不同的城市確實面臨不同的現實情況。比如北京,從相關報道來看,其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理由主要包括,其一,作為多朝古都,其文物古建眾多,冬季干燥風大,燃放煙花爆竹可能導致火災等事故,不利于文物保護;其二,北京人口眾多且密集,不利于公共安全保障;其三,北京好空氣來之不易,而燃放煙花爆竹造成的環境污染較大,進而可能影響市民健康。
燃放煙花爆竹有它的特殊寓意,但相比空氣質量和人們生命財產安全來說,后兩者顯然更重要一些,畢竟不能為了短暫的快樂而置安全和性命于不顧。從以往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的悲劇來看,輕則致人受傷、引發火災,重則會造成人員死亡等。
因此,在人口密集、古建筑眾多、氣候干燥的地方,嚴格禁放煙花爆竹是現實且必要的舉措。對于一些人認為禁放煙花爆竹會消解節日氛圍的擔憂,相關地方不妨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去彌補。而人口不那么密集、古建筑少的城市,則可以采取允許或限制燃放的辦法,適當滿足市民對節日氛圍的期待。也就是說,禁止燃放還是允許燃放,要結合各地自身實際情況來定,不要盲目效仿或跟風,也不要被輿論“綁架”。即便允許燃放也要保障煙花質量、燃放安全,做好消防準備。
需要提醒的是,對于是否允許燃放煙花爆竹,每個城市在發布有關政策通知時,應及時向市民作出詳細的解釋說明,讓人們能夠了解、理解相關決策的科學性、正確性。
年味不只是煙花爆竹,氛圍感的營造可以有多種方式。過好農歷新年,一些精神層面的文化盛宴可以也應該再多些。
平時放煙花違法嗎
放煙花犯法。
1、煙花爆竹屬于危險物品,我國都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管理條例,對于私存煙花爆竹的行為,情節輕微的,會受到治安處罰;
2、違反國家規定,制造、買賣、儲存、運輸、郵寄、攜帶、使用、提供、處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私存數量較大的,會構成非法儲存爆炸物罪,所謂爆炸物,是指具有爆破性,一旦爆炸即對人身財產能造成較大殺傷力或破壞力的物品。造成人員傷亡的,會構成危險物品肇事罪。危險物品肇事罪,是指違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管理規定,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中;由于過失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
如果是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時間、地點燃放煙花爆竹,或者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財產安全的方式燃放煙花爆竹的,則是由公安部門責令停止燃放,并處一定的罰款;如果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三十條
違反國家規定,制造、買賣、儲存、運輸、郵寄、攜帶、使用、提供、處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