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在即,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2月28日在個人社交平臺發文建議,將3天春節法定假期增加至5天,加上一頭一尾兩個周末,取消調休制度,將春節假期延長至9天,以思維和形式的現代化,讓老百姓安定過年,過個團圓年。
建議調整燃放煙花爆竹政策,設立集中燃放點,在規定時段、規定區域,合理、有序引導禁放區有需求的市民前往燃放,以充分回應市民群眾燃放需求。
趙皖平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升傳統節日認知。年是中華文化的濃縮,更是中國人抹不去的心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娛樂生活豐富,物質和娛樂逐漸成為春節附屬物,回老家探望父母親人成為中國人最核心的情感需求,而且這件事情只有在春節才能實現,這是新時代背景下維系年味最重要的原因。春節看似七天的小長假,包含了雙休日和調休,滿打滿算其實休了三天。調休更是讓春節假期“變了味”,疲憊感攀升,還沒陪伴父母幾天就要復工復產,老百姓心里不痛快,干活也使不上勁,年味自然就變淡了。建議將3天春節法定假期增加至5天,加上一頭一尾兩個周末,取消調休制度,將春節假期延長至9天,以思維和形式的現代化,讓老百姓安定過年,過個團圓年。
二、豐富傳統慶典活動。“爆竹聲中一歲除”是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詩句,從爆竹到煙火,體現著古代精湛的工藝發展和繁榮的文化傳統。松綁煙花爆竹燃放政策,不僅是對我國綿延上千年過年儀式中燃放煙花爆竹傳統的回歸和文化的傳承,更是對群眾過年期間期待平安健康的精神需求的回應。建議調整燃放煙花爆竹政策,設立集中燃放點,在規定時段、規定區域,合理、有序引導禁放區有需求的市民前往燃放,以充分回應市民群眾燃放需求,同時加強安全防護及保障,對可以燃放的煙花爆竹進行分類,危險性較大的,不建議個人進行燃放,以場景和管理的現代化,保證老百姓安全過年、喜慶過年。
三、持續輸出優質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用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化自信,在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對于當代中國具有重要價值。建議強化技術賦能,豐富節目形式,深挖文化潛力,延伸文化內涵,讓經典“活”起來、“火”起來。同時,變革傳播形式,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發揮矩陣優勢,形成傳播合力,最終實現傳統文化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表達和融合傳播,促成傳統文化與當代年輕人的有效鏈接,以內容和技術的現代化,讓老百姓歡樂過年,過個多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