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又稱圣誕夜,即圣誕前夕,是**誕生的前一晚,為了紀念一個人而定的,為每年的12月24日,在大部分會中是圣誕節日的一部分。平安夜對于西方人來講,相當于中國的除夕夜。那么平安夜的由來是什么呢?平安夜又有什么傳統美食呢?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平安夜的由來
根據《圣經》記載,來到人間,是要拯救世人,做全人類的救。在誕生的那天晚上,有一群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了天上傳來的聲音,告訴他們降生的消息,是天使透過了這些牧羊人把這個消息傳遞給更多人。到了1818年12月23日晚上,在奧地利的奧本村里,有一只老鼠溜進圣尼哥拉斯教堂的風琴樓廂里,饑寒交迫到處啃噬,咬壞了管風琴。第二天就是平安夜,修理已經來不及了,神父靈機一動,將圣經里的經文寫成一首贊美詩,取名為《平安夜》,請人譜曲后在教堂上演唱。傳播到了國王那邊,后來國王下令把這首歌定位全國教堂圣誕節必唱的歌曲之一。
平安夜的傳統美食——圣誕布丁
在每年的平安夜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些傳統的美食,例如圣誕布丁和烤火雞。圣誕布丁起源于傳統圣誕食物牛奶麥粥,后來演變成蛋糕和布丁,每位家庭成員都要參與制作,象征著團結和諧。在制作的過程中,默默許愿,還會在里面藏一個硬幣,討個吉利。
平安夜的傳統美食——烤火雞
在傳統的圣誕餐桌上,最常見的一道菜就是烤火雞??净痣u在歐美國家跟盛行,尤其是圣誕節和感恩節,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痣u的制作方法是,先將火雞洗凈送入烤箱烤熟,烤熟后再往火雞肚子里塞上碎面包之類的食物,刷上調制的醬。制作完成后端上桌,由男主人進行分切,一家人一同享用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