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會議決定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1985年9月10日,中國迎來了第一個教師節。設立教師節主要的目的是肯定教師在教育事業中做出的貢獻,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及工作積極性。
早1653在1931年5月,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人就曾建議設立教師節,發表了《教師節宣言》,呈請當時的中央政府批準,并于1931年6月6日在南京中央大學舉行了第一次慶賀教師節的儀式。但當時的教育部沒有批準把這個節日列入學校校歷。盡管這樣,后來許多學校的教師仍于6月6日自動舉行紀念活動。
1939年,當時的教育部規定以每年的8月27日孔子誕辰紀念日為教師節,并頒布了《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但后來未實行。
新中國成立后,1951年經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會商定,廢除了6月6日的教師節,而將教師節改在同“五一”國際勞動節一起紀念因無教師特點,實行效果很不理想。
1984年12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于建立‘教師節’的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并報國務院。12月15日,北京師范大學鐘敬文、啟功、王梓坤、陶大鏞、朱智賢、黃濟、趙擎寰聯名,聯合提議設立單獨的教師節。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
不僅我國有教師節,其實國外很多國家和地區也都設立了教師節,例如泰國教師節為1月16日,德國為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