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更號六一居士,永豐沙溪人。他幼年喪父,母親畫荻教子,育孤成才。24歲考中進士,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成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經學家、金石學家、目錄學家和譜牒學家,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巨人。被公認為文壇領袖,一代文章宗師,是“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六家之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有《歐陽文忠公集》《新唐書》《新五代史》《詩本義》等著述傳世。
歐陽修為人剛正直道,風節自持,標舉儒家“名節”,倡導“君子”意識,踐行道義擔當,培育士大夫忠義正氣,開啟宋朝重人格、厚人品的時代精神,是封建太平時代文人士大夫立身行事的光輝典范;為政寬簡愛民,居安思危,反因循,革時弊,恪守儒家仁禮,注重實效,不務虛名,是宋代學者型政治家的杰出代表;學術研究宗經明道,辟佛斥老,辨偽疑古,實事求是,經世致用,推陳出新,是宋型文化的先行者與開拓者;文學創作道文并重,關心百事,反“西昆”,黜“太學”,文備眾體,各極其工,又熱心獎掖后學,培養新秀,扶持平易之文,痛抑怪辟之風,是北宋文壇公認的一代宗師。歐陽修的人格力量、愛民政治,特別是學術批判與文化創新精神,值得今人借鑒并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