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不入勝母之閭”是一個中國古代的典故,出自《論語·雍也》篇。這個故事反映了曾子(曾參,孔子的弟子)對母親深切的孝敬之情。
典故的內容大致如下:
曾子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勤勞的人,她為了養育曾子,每天都辛苦地勞作。
有一天,曾子的母親在家門口等待曾子回家,但由于勞累過度,她倚著門框睡著了。曾子回家后,看到母親疲憊的樣子,非常心疼,但他沒有立即叫醒母親,而是悄悄地走進屋內,生怕自己的舉動驚擾了母親的休息。
后來,曾子因為一些事情需要外出,但他走到巷子口時,突然改變了主意,決定不進入巷子(閭),因為他擔心如果自己外出,母親會擔心他的安全,從而無法安心休息。于是,曾子轉身返回家中,繼續陪伴在母親身邊。
這個故事后來被引申為“曾子不入勝母之閭”,用以形容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和體貼,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要考慮到父母的感受和需要。這個典故強調了孝道的重要性,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敬父母的一個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