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中的天子指代漢獻帝劉協。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立魏王,篡奪漢室。”目的:牽制袁紹,集攬大權,于優勢出師。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子指的是漢獻帝劉協。“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集團長期履行的戰略,被認為是曹操能夠在亂世爭雄中勝出的法寶。但是在亂世中生存發展的人,可不僅僅是曹操一個聰明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也不是一家之言。
提到曹操集團中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戰略的人物,最容易被想到的應該就是毛玠。不過《三國志·魏書·毛玠傳》的原文不是這么說的,人家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其實與“挾天子以令諸侯”沒有什么兩樣,一張遮羞布而已。
按《三國志·魏書·袁紹傳》中記載,在漢獻帝在河東暫且安身的時候,袁紹派郭圖與東漢朝廷聯絡,郭圖回到河北后勸說袁紹迎接漢獻帝,并且遷都于鄴城,只不過袁紹沒有聽從;而在《后漢書·袁紹傳》中卻記載,沮授勸說袁紹迎接天子、遷都鄴城,反而遭到郭圖、淳于瓊的反對。兩種史料莫衷一是,所以小編在郭圖后面打一個問號。不過至少袁紹集團中有人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被袁紹否決這件事是存在的。
挾天子以令諸侯詳細經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當時洛陽殘破不堪,百官自己采集野草籽果腹,甚至餓死于殘檐斷壁間。荀或向曹操建議:“ 今車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曹操表示自己糧食充足,可以接濟。九月,曹操接受董昭的意見,以求糧為名,將漢獻帝及朝廷百官遷到自己的根據地許縣,改名許昌,以為都城,自任大將軍,從而擺脫楊奉等對漢朝廷的控制,將漢獻帝牢牢地置于自己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