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時的三公是誰?周代的“三公'是指誰?周朝三公是指:太師、太傅、太保。周代的“三公'是指太師、太傅、太保
2、太師,官名,始于商朝,殷紂之時,箕子為太師,周武王時,太公為太師。歷代相因,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或“三公”,多為大官的加銜,無實際職權。周時為“三公”;漢哀、平間,尊為“上公”地位更在“三公”上,其后魏、晉、江左均隨稱“上公”。
3、太傅,中國古代職官。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擔任太傅,為朝廷的輔佐大臣與帝王老師(輔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時他們可以代為管理國家),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三公之一。
4、太保,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以長老身份監護。周公東征勝利,建東都成周(今河南洛陽),周成王到成周開始親理政務。
5、秦朝的三公為:丞相,最高行政長官,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同時負責對文武百官的管理,品秩為一萬石,金印紫綬。太尉,最高軍政長官,負責管理全國軍事事務,品秩為一萬石,金印紫綬。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也是副丞相,品秩為兩千石,銀印青綬。
6、據說周代已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