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簡稱《說文》,其作者是東漢時期的經學家和文字學家許慎。這部書是中國乃至世界第一部字典,也是中國最早的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語文辭書,被譽為“天下第一種書”。
關于書名
《說文解字》之名:一是“說文”,一是“解字。“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因而“文”為獨體,“字”是后起的,由“文”衍生而來,故為合體。獨體的“文”不能再分解,故說明之,即“說文”;合體的“字”由“文”構成,故分解釋之,即“解字”,二者相合在一起,可作《說文解字》之名的含義。
關于作者
《后漢書許慎傳》曰: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為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洨長。卒于家。初,慎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于是撰為《五經異義》,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于世。
著書背景
許慎所處的時代,由于文字的演變、經書的傳抄等諸多原因,今文經和古文經對文字和經義的釋說分歧很大,且論爭激烈。許慎認為,有文字而后有五經,今文經學隨意解說文字,是“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邪辭,使天下學者疑。”要糾正今文經的妄說,提高古文經的信度,“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旨”,必須弄懂文字的結構、讀音及其意義。他指出“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遂歷時十多年,終于寫成《說文解字》這部文字學巨著。
收錄字數
《說文解字》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
說文篇目
《說文解字》內容共十五篇,其中一至十四篇為文字解說,十五篇為敘目,每篇都分上下。(有的版本言十四篇,乃因敘目單列而已)
說文部首
《說文解字》首創漢字部首,全文分部首540個,始于“一”,終于“亥”,同部第一個字就是部首,并用“凡某之屬皆從某”標識。關于“540”,一說為“陽數為9,陰數為6,10為數之俱,三數相乘而得540”,此為一種說法,未得考證。
關于重文
《說文解字》里的“古文”,今依大徐本所注明的重文字數是474個,主要指漢代所發現的孔子壁中書及《春秋左氏傳》。《說文解字》里的“籀文‘是來自《史籀篇》中的文字,大徐本標明的重文數共計208個。在許書重文里,還有“或體”、“俗體”、“今文”諸名,許慎常用“或作某”、“俗作某”稱之。古文、籀文與正篆是屬于不同時期所存在的古漢字異文關系,或體、俗體、今文與正篆則主要是指漢代所存在的異文關系。
說文四家
歷代研究《說文解字》的學者很多,以清代研究最為興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王筠的《說文釋例》和《說文句讀》尤備推崇,四人也獲尊稱為“說文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