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的重點工程三峽大壩,可謂是創世之舉,國人的驕傲,gj的希望,當年建設之初,國內外的基建專家都搖搖頭否認了我國三峽大壩的建設方案,認為這是一個永遠都不可能建成的一個項目,最后,在我們自己的努力之下,憑借著當年的英勇智慧,敢拼敢干的精神,實現了我國水力發電的首創基建之舉。這就是揚名海內外的zg三峽工程。
而說到最早提出三峽工程設想的人,他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先生。
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改良現存水路及運河"一節中提出:"自宜昌而上入峽行,……急流與灘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流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其灘石應行爆開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漢口,上達重慶,可得而致。"1924年8月,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國立高等師范學校禮堂作《民生主義》演講時又講道:"像揚子江上游夔峽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由宜昌至萬縣一帶的水力,可以發生三千余萬匹馬力的電力,像這樣大的電力,比現在各國所發生的電力都要大得多……"?
這是我國最早提出梯級開發三峽、改善川江航道、結合水力發電的設想。
盡管這一設想僅限于長江的興利方面,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孫中山先生能夠以現代科學的觀點提出變革三峽、強我中華的宏圖方略,實在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