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庭堅是哪個朝代的人?黃庭堅是北宋時期的人物,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
2、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3、黃庭堅的文學成就
黃庭堅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軾稱為“山谷體”。黃庭堅的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書法家蘇軾、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在文學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時稱“蘇黃”。作品有《山谷詞》《豫章黃先生文集》等。
治平四年(1067年),黃庭堅進士及第,歷任葉縣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泰和縣知縣、德平鎮監、秘書省校書郎、《神宗實錄》編修官、集賢校理、國史局編修官、起居舍人、宣州知州、鄂州知州、涪州別駕、宣議郎監鄂州、奉議郎兼寧國軍判官、朝奉郎兼舒州知州、吏部員外郎、太平州知州等職。1105年,黃庭堅病逝于宜州南樓,享年61歲。而后,宋高宗追贈黃庭堅為“龍圖閣大學士”。1265年,宋度宗追贈黃庭堅謚號:文節。黃庭堅一生為官清正,治學嚴謹,以文壇宗師、孝廉楷模垂范千古。
4、家世背景
黃庭堅的遠祖是西漢循吏丞相黃霸,他的十世祖黃翰是唐朝中期的進士,九世伯祖父黃保仁是大唐進士,八世祖黃榮為大唐副相右仆射,七世祖黃浩為晚唐進士,六世祖黃玘為晚唐舉人,六世叔祖黃璞為南唐進士。五世祖黃贍為南唐進士,歷著作郎,知分寧縣。四世伯祖黃元績為南唐進士,是分寧黃氏自浙江金華遷居江西修水后的第一位黃氏進士。四世祖黃元吉為舉人,藏書萬卷;三世祖黃中理為大宋舉人,在修水創辦了芝臺書院、櫻桃書院,是當時馳名豫章的一位大教育家。祖父黃湜為大宋進士,黃湜十三兄弟,十人進士及第,時稱十龍。父親黃庶,為大宋進士,著名的詩人,康州太守。修水黃氏,詩書世家,書香越過十代,傳至黃庭堅,以致鼎盛。
在黃庭堅(雙井七世)這一輩之前,修水雙井黃氏在宋朝,就已經有了18位進士;在黃庭堅中進士之前,修水雙井黃氏有22位進士。黃庭堅的曾祖父黃中理,在生前為雙井黃氏立下了《雙井黃氏家規》,其后裔稱為“黃金家規”,其中第八條,就是讀書家規。讀書乃誠身之本,而顯揚宗祖之要務也。吾家自今修譜之后,必歲延名宿,教育后生,務期典籍精通,文章曉暢,更且敦勵行誼,以成大器,斯真讀書矣。其供應俸儀,俱不可茍,若以供俸非輕為便,浪延村學,僅圖識字,致茲鄙陋,反墜先聲,為父兄者尚其念之。
其大意是:讀書是修養身心的根本,也是光宗耀祖最重要的途徑。一定要延請有名望的老師,教育后生晚輩,務必使后生晚輩精通中華典籍,所寫文章明白曉暢;更應該陶冶情操,砥礪品行,以成為有用之才,這才是真正讀書了。給教師的供應禮儀,都不可以隨意。如果僅僅為了圖方便,給教師的薪俸低廉,導致貽誤村學,家長僅僅希望子女認識幾個字罷了,導致子女滋生鄙俗淺陋的習氣,反而敗壞祖宗的聲望。家族的長者,一定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雙井黃氏,在黃中理制定的黃氏家規指導下,讀書家風甚美,賢才接踵摩肩,為豫章甲等文化望族。黃庭堅家學淵源有自。南宋袁燮贊道:一門兄弟,共學于修水上芝臺書院。道義相磨,才華競爽。 黃庭堅中進士后。雙井黃氏又有25位宋朝進士,這樣一來,僅宋朝,雙井黃氏就有四十八位進士。如今修水雙井村被譽稱為“華夏進士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