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七回主要內容概括
第七回 送宮花賈璉戲熙鳳 宴寧府寶玉會秦鐘
安頓好劉姥姥,周瑞家的上門稟復王夫人。恰逢寶釵陪母府上消閑。與寶釵寒暄中,說起寶釵舊病復發,巧食冷香丸之事。又受薛母之托,送宮花給府上眾小姐姐。
周瑞家送花自王府由近及遠,先給三春姐妹。再到鳳姐處。光天之下,鳳姐正同賈璉關門擋簾,艷語調情,鴛鴦弄水,逍遙快活。只得由平兒攔在外面收下宮花。此處描述極為隱晦,僅以幾個丫鬟做冰山一角。因最后到黛玉處,黛玉性情乖癖,只冷語搪掖。
寧府再設宴,獨請鳳姐。鳳姐尤氏嘻笑怒罵,卻也歡樂。此宴寶玉得見秦鐘,二人一見如故,互生傾慕。見秦鐘,寶玉愧覺自己如泥豬癩狗,枯木腐株。見寶玉,秦鐘羨其金冠玉服,嬌婢侈多。二人立計議同入家塾,常伴左右。
至夜宴畢,焦大酒后亂性,失言吐出榮寧二府淫陋丑事。
《紅樓夢》讀后感
沒有讀過《紅樓夢》的時候,對紅學的說法是有些懷疑的。那時候我沒有辦法想象,一本書可以成為一門學問。直到自己也品讀過、學習過,才知道其中的深意。
《紅樓夢》當中詠柳絮的詞便是如此。古人寫狀物的古詩詞,并不是單純為了描述應該物件,而是為了托物言志,達到寓情于景、寄情于物的效果,因而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來寫,便可以有多種多樣的立意,寄托不盡相同的感想和寓意。大觀園中的幾次詩會都體現了這一點。
薛寶釵筆下的柳絮是堅強、積極、主動的,盡管柳絮沒有根,但它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不僅如此,柳絮不甘于被命運擺布,它要積極借助于外界的力量,做到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詞語之間的豪情壯志讓人拍案叫絕,一改女子詩詞中的哀艷。這種與眾不同的寓意,也是寶釵性格的體現。
林黛玉筆下的柳絮是悲涼的,如同那些漂泊無依的女子,和她一樣沒有自己的家園。柳絮沒有自主性,因而它漂泊亦如人命薄,那有如棉桃一般的白色又勾起了黛玉的愁緒:韶華竟白頭,年紀輕輕的她,卻是身體虛弱,自知命不久矣,所以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吧。柳絮嫁與東風,她的生命在風中消散。
作者能夠將滿腔熱血與多愁善感拿捏得如此準確精到,且一人同時作出多首不同題材的詩詞,這一方面就已經令人驚嘆。而柳絮這個意象在全書中也有著明確的寓意,它指向著榮國府、寧國府當中美麗女子無依無靠的命運,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悲劇。這一意象與全書的主旨立意相契合。
如柳絮一般的人生,終究是無奈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