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指的是《史記》、《韓曙》、《后漢書》和《三國志》。
1.《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或《太史公公基》,是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歷時14年寫成的傳記性史書。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的最后一曲,《離騷》無韻。全書記錄了從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初四年三千多年的歷史。第一種紀傳體的修史方法被后世正史所傳承,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韓曙》又名《前韓曙》,是我國東漢歷史學家班固編纂的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也是《二十四史》之一。全書100篇,其中編年史12篇,表8張,編年史10篇,傳記70篇,記錄了從西漢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新朝王莽帝皇四年(公元23年)230年的歷史。
3.《后漢書》是南宋歷史學家葉凡編纂的一部傳記性史書。《后漢書》分十期,八十傳八記(摘自司馬彪《續漢書》),主要記述東漢195年的歷史事件。這本書結構嚴謹,編排合理。一方面揭露了魚人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贊揚了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民眾。
4.《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一部紀傳體民族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四大史之一。《三國志》是三國時期分裂后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它記載了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中最特殊的一部。由于過于簡略,既沒有記載王侯將相世系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官員、禮儀、音樂、法律、歷法等。不符合《史記》、《漢書》確立的一般正史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