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團圓的結局,肯定是為了過審。
因為,現實比影視劇殘酷一百倍!
電視劇其實已經比電影美化了很多,也更容易接受!
原著電影《左右》比電視劇更殘酷,矛盾也更突出;但是,故事的人物原型,比電影和電視劇更悲慘。
1、電視劇的思路來源
《親愛的小孩》預告片和片頭曲中,都提到了:改編自電影《左右》。
這部電影曾經拿過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劇本,可見這個故事是非常不錯的。
《親愛的小孩》片頭提到了劇本來源
2、電影《左右》的結局
只要看過《左右》的小伙伴就知道,這部電影的故事矛盾非常糾結,女主枚竹(電視劇中改為方一諾)和前夫肖路離婚后,女兒得了白血病。
他們等不到配型,為了避免坐以待斃,女主準備再生一個小孩,用新生兒的臍帶血來救女兒。
電影的矛盾點就在這:要不要再生一個孩子,來救禾禾?
但是,由于女主和男主各自都成立了新的家庭,如果再生一個孩子,就涉及到了四個成年人的選擇。
然而最讓人糾結的事就在這:老謝和董帆,分別是禾禾法律意義上的繼父繼母,但他們都想有一個自己的孩子。
而當肖路和枚竹各自說服了配偶,終于要人工授精了,結果試了好幾次都失敗了。
不肯死心的枚竹提出,要來真的!
這也就是電視劇中,方一諾發給肖路的微信截圖的那一幕。
電影中的肖路(張嘉譯飾演)是反對的,最后拗不過女主,也是為了救女兒,所以選擇了同意。
電影對這一部分的描寫和刻畫非常細膩,把四個男女的糾結和掙扎都體現出來了。
老謝的隱忍掙扎,董帆接受不了要離婚,肖路受到兩頭折磨,枚竹深知自己對不起老謝和董帆;
但是所有人最后又都同意了,為什么?
為了救人!
影評的結尾是兩家人各自吃飯,并沒有提到是否懷孕成功、是否救活了女兒。
為什么?
因為真相非常殘酷:人物原型生了孩子,卻沒救活兒子。
3、原型人物:真相比影視劇殘酷一百倍
方一諾和枚竹的原型叫閆英,她和老公到貴陽打工,結婚生子,還生了兩個孩子,原本是幸福的一家。
后來,小兒子被查出了白血病,閆英夫婦的配型都不合適,又一直等不到配型,在這期間,由于夫妻兩個壓力都很大,而且閆英辭職照顧孩子,兩個人時常吵架,最后不得不離婚。
在此期間,閆英經歷了生活的一再打擊。
首先是大兒子的配型合適,但是由于不滿10歲,不符合捐獻干細胞的規定(年滿18),一家人經歷了一次希望變成失望的痛苦;
后來,小兒子看到父母整日吵架,母親閆英甚至不停地獻血,小兒子偷偷吃過安眠藥和耗子藥自殺,以減輕家里的負擔。
再后來,貴州省懷仁市政府和婦聯等部門發起募捐,為他們籌集到了20多萬元的捐款。而此時,小兒子卻因為輸血得了乙肝,醫院又要先治療他的乙肝。
閆英的捐款,甚至一度被凍結,直至后來工作人員調查清楚,才解封。
最后,閆英打聽到,新生兒的臍帶血能有一定概率能救兒子,盡管只有25%,但她決定試一試。
但是此時,她跟丈夫已經離婚了。
在經歷過各種艱辛后,閆英終于懷孕了,此時她已經39歲,是標準的高齡產婦。
2006年,閆英終于如愿以償生了小孩,但是新生兒的臍帶血,卻與小兒子的配型失敗!
命運真的是會開玩笑啊!
閆英所在的醫院,發動了所有資源來幫她的兒子找配型,都沒能找到。
最后,閆英不得不接受殘酷的現實:孩子不治身亡。
失去兒子后,閆英沒有與前夫復婚,靠給人家當保姆養活自己和孩子。
第六代導演王小帥聽到她的事跡,自己操刀擔任編劇和導演,拍成了電影《左右》。
在電影的首映式上,閆英受邀參加并見到了主創團隊,想起自己的兒子,她泣不成聲。
這就是《親愛的小孩》真實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