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寵百科(www.453zh.com)收錄江蕙個人資料,江蕙基本資料江蕙,本名江淑惠,1961年9月1日出生于臺灣省嘉義縣,中國臺灣閩南語女歌手。1981年,以本名“江淑惠”發行日文專輯《東京假期》正式出道;1984...大家一起來看下江蕙個人資料吧。
江蕙基本資料
江蕙,本名江淑惠,1961年9月1日出生于臺灣省嘉義縣,中國臺灣閩南語女歌手。1981年,以本名“江淑惠”發行日文專輯《東京假期》正式出道;1984年,發行閩南語專輯《惜別的海岸》開始走紅;1990年,獲得第一屆臺灣金曲獎女演唱人獎;1992年,發行以國語唱片規格制作的閩南語專輯《酒后的心聲》,風格由悲情轉為溫暖明亮,專輯銷量達到300萬張,獲得第5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專輯獎、臺灣樂壇十年(1975年~1993年)臺灣百佳專輯整體排行第28位(演唱排行第4);2000年至2003年,連續四年憑借作品獲得臺灣金曲獎最佳方言女演唱人獎,宣布不再報名臺灣金曲獎演唱人獎,改報最佳閩南語專輯獎;2004年至2005年,連續兩年獲得臺灣金曲獎最佳閩南語流行演唱專輯獎;2009年,憑借《家后》一曲獲得第20屆臺灣金曲獎第十屆至第十九屆最愛歌曲;2010年,發行專輯《當時欲嫁》獲得第22屆臺灣金曲獎最佳閩南語流行演唱專輯獎和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年度十大專輯;2013年,發行最后一張專輯《遠走高飛》,獲得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年度十大專輯。截至2015年,江蕙已在臺灣金曲獎獲得5次最佳演唱人獎,5次最佳專輯獎。2015年1月,宣布以同年7月開始舉行的25場“祝福”巡回演唱會告別歌壇;6月27日,獲得第26屆臺灣金曲獎“金曲特別貢獻獎”。
江蕙的個人經歷
出道初期
1981年4月,被臺灣電視節目制作人黃義雄發掘,在皇冠唱片公司以本名“江淑惠”發行個人第一張日文專輯《東京假期》正式出道。1982年10月,在高登唱片公司以藝名“江蕙”發行個人第一張閩南語專輯《你不該輕視我》。
1983年5月,加入田園唱片改用藝名“江惠”發行閩南語專輯《你著忍耐》,專輯同名歌曲《你著忍耐》因唱出底層勞工與女性的無奈心情因而開始受人注意,但由于1983年的臺灣仍處于戒嚴時期,閩南語歌曲唯一的流通管道只有夜市,因此歌雖紅人卻不紅。
1984年1月,發行閩南語專輯《惜別的海岸》,江蕙開始走紅。同年9月再將藝名改回“江蕙”推出第6張閩南語專輯《還鄉》,此后藝名未再變更。
1987年至1991年,江蕙在鄉城唱片公司發行了5張專輯;在1990年憑借專輯《傷心的所在》獲得第一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獎(未分國語和方言)。
轉變期
1992年,轉簽點將唱片,開始她歌唱事業的一個轉折點;同年發行以國語唱片規格制作的閩南語專輯《酒后的心聲》(在此之前,閩南語唱片制作費遠不如國語唱片,這張專輯從選歌主題、企畫、歌手造型、唱片封面到整套宣傳,都比照國語唱片水準,是閩南語歌手中的頭一回),這張專輯為江蕙洗掉了八九十年代閩南語歌手普遍的“俗味(悲情)”,風格轉為溫暖、明亮、開朗,專輯同名主打曲走紅,專輯達到三百萬銷量,江蕙于次年的第5屆臺灣金曲獎憑借此專輯獲得最佳專輯獎并入圍最佳方言女演唱人獎,1994年臺灣樂壇評選十年(1975年~1993年)臺灣百佳專輯時,《酒后的心聲》作為確立閩南語流行歌曲地位的作品入選并位列第28位,演唱排行位列第四。
1993年5月發行專輯《感情放一邊》,其中和閩南語男歌手施文彬合唱的《傷心酒店》被大眾熟知,施文彬也因此走紅。1996年,點將唱片被EMI收購,其后3年,江蕙沒有作品發行。
1999年,轉為大信唱片發行專輯《半醉半清醒》,其中由周杰倫作曲,方文山填詞的《落雨聲》一曲傳唱頗廣,并于次年憑借此專輯獲得第11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方言女演唱人獎。
成熟期
2000年,發行專輯《臺灣紅歌》和《我愛過》,演唱風格進一步轉變,偏向細膩感人,聲音更加溫暖,在次年的第12屆臺灣金曲獎,江蕙憑借這2張專輯同時入圍最佳方言女演唱人獎,成為第一個1人占據最佳演唱人2個入圍名額的歌手,最終憑借《臺灣紅歌》獲獎。
2001年發行《江蕙同名專輯》,江蕙憑借此專輯在次年第13屆臺灣金曲獎獲得最佳方言女演唱人獎,其中收錄的《家后》一曲因其歌詞娓娓道出為人妻對其丈夫之衷情,受到女性歌迷喜愛,其后更在2009年第20屆臺灣金曲獎獲得“我的最愛一首歌(第10~19屆)第一名”。
2002年發行專輯《紅線》,于次年憑借此專輯獲得第14屆臺灣金曲獎最佳閩南語女演唱人獎,至此江蕙連續4屆獲得最佳方言女演唱人獎,就此宣布不再報名臺灣金曲獎演唱人獎。
2004年發行專輯《愛著啊》,獲得第16屆臺灣金曲獎最佳閩南語流行演唱專輯獎。2005年,發行專輯《愛做夢的魚》,獲得第17屆臺灣金曲獎最佳閩南語流行演唱專輯獎。
2006年12月29日發行專輯《博杯》,其中收錄的歌曲《阿公的眠床腳》成為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年度十大單曲。
2008年發行專輯《甲你攬牢牢》,其中同名主題曲是《江蕙》江蕙有感于頻傳災情,以“擁抱”為主題創作的作品,獲得較大關注,專輯在次年獲得第20屆臺灣金曲獎最佳閩南語流行演唱專輯獎;同年舉辦個人首次售票演唱會,在臺北、高雄連開7場。
專輯同名主題曲在2009年的第20屆臺灣金曲獎“我的最愛一首歌”票選活動(第1屆至第9屆)獲得第二名。
2010年發行專輯《當時欲嫁》,獲得第22屆臺灣金曲獎最佳閩南語流行演唱專輯獎和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年度十大專輯。
2011年4月16日和17日在上海大舞臺舉辦大陸首輪個人演唱會:“頂新鉅獻江蕙2011初登場上海演唱會”。
2013年5月,“鏡花水月”巡回演唱會首場在臺北小巨蛋登場,巡演原定7場,在歌迷的要求下(甚至有高雄市長陳菊為民請命),加開3場;11月,發行《江蕙戲夢演唱會Live DVD》;同年發行最后一張專輯《遠走高飛》,獲得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年度十大專輯。
2014年和周杰倫、張惠妹一起擔任第25屆臺灣金曲獎形象宣傳大使。
2015年1月2日,江蕙宣布以同年7月起舉行的16場“祝福”巡回演唱告別歌壇,售票當日因35萬人上線購票的情況造成售票系統癱瘓,后因歌迷要求,于1月16日宣布加演9場,1月25日加演的9萬張票在26分鐘內售完;2月發行告別單曲《七老八十》;6月27日,在第26屆臺灣金曲獎獲得組委會特別頒出的“金曲特別貢獻獎”。
江蕙其人怎么樣
江蕙是專業、自律、零瑕疵的藝人(吳念真評),雖然少年出名,但是成名后也一直保持溫柔、體諒、善良的形象,向社會傳遞正面的價值。她在藝術上一直進取,沒有停步,早期的作品呼應臺灣當時苦情的社會氣氛,多以傷心情歌為主,后來一路拓展題材,親情、社會都入歌,牢牢抓住幾代人的心弦,音樂風格也從早期的閩南語歌謠到加入R&B、探戈等元素,并且能做到每次嘗試都恰到好處(人民日報海外版評),就算聽不懂歌詞,也能聽出是在唱人們受傷的感情,唱出了“人生最濃縮的苦、最純潔的愛”(紐西蘭雕刻家費爾評)。
江蕙在歌壇了不起的地方是能與不同的人合作,把本土歌曲帶往新方向(吳念真評);最大的貢獻是跟著時代走,為“臺語”歌注入新元素,讓“臺語”歌聽起來時尚清新,再難的歌都能詮釋好,用很淡的語氣唱“臺語”歌,沒有一絲江湖味,這很難得(陳子鴻評);幫“臺語”流行音樂創造了新局面,讓“臺語”歌曲從夜市走到國際級殿堂(陳鎮川評);不僅是近代閩南語流行音樂的進化史,也成功塑造了臺灣女性典范(人民日報海外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