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的作者是王應麟。《三字經》相傳是宋江代學者王應鱗編著(這個說法并未完全確定),后又經過明清學者陸續增刪。1928年由章炳麟重新修訂。
《三字經》的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側重道德教育。全書為三言韻語,朗朗上口,便 于記誦。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并稱為“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三字經》因其短小精悍、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的特點,及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千百年來被人們奉為經典,不斷傳誦。
王應麟隱居二十載,所有著作,只寫甲子不寫年號,以示不向元朝稱臣。他一生著作甚豐,有《困學紀聞》、《玉海》、《詩考》、《詩地理考》、《漢藝文志考證》、《玉堂類稿》、《深寧集》等六百多卷。但是知名度最高的反而是這部《三字經》,這可能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事。王應麟晚年為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編寫了一本融會中國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訣”。他是通古博今的大儒,舉重若輕的大家手筆寫出這部“三字歌訣”,當然是非同凡響。其著作學甚多且學術價值甚高,到清朝時才開始較為人所重視,其中《玉海》為百科全書式的著作,為其準備博學宏詞考試時所整理的。《困學紀聞》是筆記類的著作,集合其大量經史研究的心得成果。《漢制考》為歷史著作。《通鑒地理通釋》是歷史地理學的著作。著有家喻戶曉的兒童啟蒙讀物《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