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莊大道,漢語成語,意思是:寬闊平坦的大路。比喻光明美好的前途。出自《爾雅》。原文:《爾雅》曰:“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康莊大道的故事內容:
戰國時期,齊國在國都臨淄稷門一帶設置學宮,招攬了諸多文學游說之士。來到齊國的學者多達數千人,比較著名的有淳于髡、鄒衍、慎到、環淵、田駢、鄒奭等,他們著書立說,對社會變革、政治制度等提出了一系列主張,并游說當時的國君采納他們的建議。
齊國國君為了獎勵這些講學議論的學者,將淳于髡、慎到、田駢等人任命為大夫,并為他們建造高大的住宅,修筑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道路,賜給他們很多仆從、財寶、車馬,使他們備受尊重和恩寵。一時間,齊國人才濟濟,稷下學宮成為當時百家爭鳴的重要陣地。
康莊大道出處——《爾雅》
《爾雅》是辭書類文學作品,最早收錄于《漢書·藝文志》,但未載作者姓名。作品中收集了比較豐富的古漢語詞匯。它不僅是辭書之祖,還是典籍——經,被列入《十三經》中。是漢族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爾雅》是第一部詞典,“爾”是“近”的意思(后來寫作“邇”),“雅”是“正”的意思,在這里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范的標準語。《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漢語詞、方言詞,使之近于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