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在大約45.7億年前在一個坍縮的氫分子云內形成。宇宙爆炸時,氫氣凝結成巨大的云層,成為了眾多信息的起源地,一部分的氫被釋放,在銀河系中漂浮。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由漂浮的氫開始集中并為太陽和太陽系的形成做鋪墊。
太陽是怎么形成的(太陽是怎么形成的?135億年前)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占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
太陽是位于太陽系中心的恒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千米,相當于地球直徑的109倍。
太陽的質量大約四分之三為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另外還有少于2%的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采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