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侍人終究是有截止日期的,以才侍人才是一種婚姻正確。”
翻開歷史,我們發現,真正能夠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女”,永遠是那些有才華、有賢德的女子。
唐朝的長孫皇后如是,明朝的馬皇后如是,清朝的孝莊太后如是。出身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丑女鐘無艷更是“以才侍人”的超典型代表。
比如說標題這一句“典故”,就是對它才女形象一種真實寫照。通過諸多影視劇和相關歷史資料,我們對于此等奇女子的故事多少是有了解的,那么歷史上鐘無艷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丑女鐘無艷
了解鐘無艷,我們始終要秉承嚴謹的原則。雖然影視劇中關于鐘無艷的故事非常之多,但通過對比真實史料,我們發現,很多我們以為真的東西都是后人虛構的。
比如說,這句關于鐘才女和夏迎春的“典故”,根據史學家的說法,這句話更多的是后人虛構出來的。當然,夏貴妃這個歷史人物的確也是真實存在的。
據說,此女是齊國數一數二的美女,也是齊宣王最寵愛的妃子。這句話調侃是齊宣王沒事只會和夏美女呆在一起,只有有事有治國困惑的時候,他才會去找鐘才女。
是的,鐘無艷正是齊國齊宣王的王后。真實歷史上,無艷是后人給起的“筆名”,她的真實名字叫鐘離春,關于她的身世歷史并沒有多大篇幅。
總之,這是一個家境很一般,人還長得特別丑的古代版大齡剩女。甚至,她還是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丑和窮讓少女時代的鐘無艷受盡了苦難和挫折,甚至到了四十多歲,她還是孑然一身。
然而,能夠在青史留名,鐘無艷自然不會被“丑”這個字給打敗,她的才學也足以給她一種支撐,她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一個好的歸宿。
齊宣王飄了
公元前314年,齊國差點滅亡燕國,此時的齊國應該來說正是處于一個相對鼎盛時期。也許是攻伐燕國的“武功”讓齊宣王飄飄然了,在接下來幾年來,齊宣王變得越來越往昏君方向走。
兩年以后,鐘無艷正是看到了齊國存在的隱患,她這才“冒死”來到齊國王宮覲見。雖然后人不少人猜測,這是鐘無艷為了嫁給齊宣王所做的“大膽動作”。
但不少歷史學者也指出,也許此時的鐘無艷根本沒有往自己婚姻上扯。雖然鐘無艷一直有著嫁給王侯將相的想法,但是她同樣不是無腦之人,齊宣王和自己幾乎是兩個世界的人,這個道理她不可能不明白。
此時的她也許只是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熱血才女,也正是這份憂國憂民的情操,讓她來到了齊國王宮。
亡國之患
她一針見血地提出國家目前四個方向的“亡國之患”。第一是齊宣王貪圖享樂,驕奢淫逸。第二是民心喪失,不顧百姓困苦。
第三是齊宣王并沒有做到居安思危,面對秦楚兩國的威脅,齊國并沒有做出正確并且是未雨綢繆的安排,另外長時間不確認太子就是一種禍國之道。第四是齊宣王親近小人,能臣賢臣無用武之地。
鐘無艷用這四條“亡國之患”,讓齊宣王震撼了,鐘無艷的一字一句猶如一把刀一樣,刺得他頓時冷汗直流。
雖然鐘無艷并不符合他的審美觀,但是這等奇女子實在世間少有,美女世間多的是,自己后宮里的夏迎春就是,但是如鐘無艷這樣有才情,敢大膽諫言的奇女子卻是少有的。
于是,公元前312年,齊宣王殺了原王后,讓鐘無艷戴上了王后的后冠。
在鐘無艷的建議下,齊宣王從此針對四大“亡國之患”進行針對性施政。他開始放棄個人享受,他開始遠離小人,重用賢臣能臣,他也開始提前立太子穩定人心.
他開始施仁政傾聽百姓的聲音,他開始重視軍隊訓練,他開始重視和其他諸侯國一起對付制衡強大的秦國和楚國。略微夸張地說,鐘無艷就是齊宣王的“魏征”,是他的“房謀杜斷”。
當然,傳言鐘無艷是名將,在齊國軍隊中擁有強大威望,并指揮齊國軍隊成功擊退多國聯軍的故事,這也只是傳言,對于這一點,真實史料并沒有任何記載。
畢竟,以鐘無艷的出身和人生經歷,她也的確不太可能會接觸到軍事指揮這一塊。
快速發展的齊國
雖然歷史上齊宣王不算什么明君,但也不是昏君,哪怕不少人說齊宣王是一個虛偽的,只知道注重表面功夫的人。
更有傳言,齊宣王娶鐘無艷,就是為了在齊國民眾面前維持一個明君的好形象,事實上在大臣和百姓看不到的地方,齊宣王仍然喜歡享樂。
但中肯地說,有了鐘無艷的影響,齊宣王至少是肯去改變,肯去做實事,肯去重用賢臣。至少,在齊宣王和鐘無艷夫妻“聯手”下的多年里,齊國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尤其是在文化用人方面,齊宣王更是將當時享譽天下的文學圣地-稷下學宮發揚光大,正是在他的政治、經濟等全方位支持下。
稷下學宮的學者、思想家們才能心無旁騖去搞學術研究,稷下學宮不但為齊國輸出了不少真正的大才,從歷史貢獻來說,它也為我國文學和思想領域貢獻了無數經典著作。
鐘無艷的結局
對于鐘無艷的生卒,歷史并沒有明確記載,只知道鐘無艷和齊宣王結婚十余年后,齊宣王就去世了,如果鐘無艷沒死,已經是五十多歲了,歷史也并沒有齊宣王賜死她或者要求她陪葬的相關記載。
結合古人的四十多歲的平均壽命,以及齊宣王死后十七八年,才出現了燕國等五國聯軍差點滅亡齊國的事件,我們可以基本推斷出,鐘無艷是“得以善終”的。
標題這句“典故”似乎更像是對鐘無艷才女的一種肯定,歷史上的鐘無艷之所以能夠成就“丑女嫁君王”的遠大理想。
這就足以說明了鐘無艷的確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世間少有的奇女子,而結合齊宣王的去世時間以及公元前284年的五國伐齊,對于鐘無艷的結局,我們基本上可以認為她是“得以善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