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歷史任務是: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黨的十九大以新時代見其遠,以新矛盾見其深,以新征程見其高,立體呈現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圖景,而全面深化改革在這三個維度上都承擔著關鍵角色和歷史任務:順應和促進生產力的歷史性變化,解放和發展新時代的生產力;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響應戰略目標的歷史性變化,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黨的十九大以新時代見其遠,以新矛盾見其深,以新征程見其高,立體呈現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圖景,而全面深化改革在這三個維度上都承擔著關鍵角色和歷史任務:順應和促進生產力的歷史性變化,解放和發展新時代的生產力;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響應戰略目標的歷史性變化,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我們黨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任務始于20世紀60年代,基本框架是工業化。即完成從農業經濟社會向工業經濟社會的轉變,以執行國民經濟五年計劃方式進行,至1980年,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現代化初步基礎。這個進程曾一度中斷于“文化大革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面地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通過改革開放,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從1980年至2001年,我們進一步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6倍。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科技實力明顯增強,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領域的許多方面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工業化總體水平達到世界現代工業的中級階段,社會總體達到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