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7年7月27日發生了什么?1957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儀式在板門店舉行,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1957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今天讓我們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0月2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一段講話內容。
“在朝鮮戰場上,志愿軍將士面對強大而兇狠的作戰對象,身處惡劣而殘酷的戰場環境,拋頭顱、灑熱血,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譜寫了驚天地、涕鬼神的雄壯史詩。志愿軍展示冒著槍林彈雨勇敢沖鋒,頂著狂轟濫炸堅守陣地,用胸膛堵搶眼,以身軀做人梯抱起炸藥包,手握爆破筒沖入敵群,忍饑受凍絕不退縮,列火燒身巋然不動,敢于‘空中拼刺刀’,在他們中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英雄們說‘我們的身后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后退一步’。這種血性讓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
抗美援朝英雄故事
從“鋼少氣多”到“鋼多氣盈骨更硬”,人民軍隊舍生忘死的英雄氣概從未改變
志愿軍一個軍(員額約5萬人)與美軍一個師(員額約1.7萬-2.5萬人)重型裝備對比——
美軍:各種坦克149輛,裝甲車35輛,榴彈炮72門,高射炮64門,聯絡飛機22架;
志愿軍:全部為0。
抗美援朝紀念館內,一張圖表直觀顯示出當時交戰雙方武器裝備的巨大差距。
侵略者武裝到了牙齒,為了打贏戰爭,他們動用了除原子彈之外當時所有的新式武器,甚至包括細菌生化武器。戰事極為慘烈!
“知道什么是粉身碎骨嗎?”時隔多年,曾任志愿軍50軍149師447團副政委的呂品仍記憶猶新,“我們五連副連長代學友,被重磅炸彈炸死了,戰士們想去找他的尸體,但連拳頭大的肉都找不到……”
首戰兩水洞、激戰云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等,連續進行5次戰役……從鴨綠江到三八線的群山,從漢江到清川江兩岸的土地,每一仗都有舍生忘死的英勇,每一仗都有感天動地的犧牲。
新興里一戰,志愿軍27軍80師炮兵團班長孔慶三,奉命摧毀敵軍一個火力點。地面冰凍無法架設駐鋤,他用肩膀頂住駐鋤,下令開炮射擊,消滅敵人30余個,自己被彈片擊中壯烈犧牲。
轎巖山一戰,志愿軍67軍595團1連戰士李家發主動請戰擔負爆破任務,負傷后,他拖著受傷的雙腿,連續炸掉3個地堡,因傷重昏死過去。后來,他從昏迷中醒來,又挺身撲向敵人。
鐵原一戰,已經連續作戰1個多月、部隊減員嚴重的志愿軍63軍,面對幾乎兩倍于己的敵人,頂著千余門火炮、20余架飛機的狂轟濫炸,血戰12天。完成阻擊任務時,“一個師只剩一個團”。
寧死,也要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寧死,也要與陣地同在……滿腔熱血、一身鐵骨的志愿軍將士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
“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夠彌補武器裝備的不足。”志愿軍16軍32師坦克團參謀長、后來任沈陽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的孟昭身說,“打仗最終還是靠人,靠人那股子精神。”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三伏盛夏,中原某訓練場,“楊根思連”的官兵在最熱的天淬煉英雄氣。每晚點名,官兵齊喊“三個不相信”的英雄宣言……英雄的根深深扎下。
“黃繼光!”“到!到!到!”
某野營駐訓地,“黃繼光英雄連”保留著黃繼光的床鋪,將他的半身銅像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激勵官兵傳承英雄血脈。
在“松骨峰特功連”,在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隊,在“上甘嶺特功八連”,在“黃草嶺英雄連”,在“煙臺峰英雄連”……大江南北座座營盤,人民軍隊舍生忘死的血性基因代代相傳。